研究發現新概念 或為脫髮提供新的治療靶點
來源 : 亞洲健康互聯海外中心
update : 2019/11/04 
考慮到每天的損耗量,皮膚具有驚人的自我補充能力。散佈在其中的是幹細胞的小貯藏池,它們嵌套在稱為生態棲位 (又稱為小生境或生態職位。指某一物種因其高度特化的生活方式,在生態系統中佔據一定的地位,包括空間位置(生境),也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) 的支持性微環境中,從而使修復過程保持了嚴格控制。過多的組織可能會導致癌症等問題,而過少的組織則會加速老化。
直到現在,科學家還不確定幹細胞本身是否可以透過重塑自身的利基,來指導其他幹細胞形成新皮膚。但是,由洛克菲勒大學Rebecca C. Lancefield教授主導的研究發現,幹細胞確實可以影響組織再生。
這項發表在《科學》期刊上「幹細胞驅動的淋巴重塑協調組織再生」的研究,確定了使用幹細胞跨越生態棲位的分子協調工具。
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利基的新組成部分:一種稱為淋巴微管的特殊類型血管。該血管輸送免疫細胞,並從組織中排出多餘的液體和毒素。研究表明,這些毛細管在每個毛囊內的幹細胞生態位周圍形成了緊密的網絡,從而將其所有生態棲位聯接在一起。
博士後研究員Shiri Gur-Cohen說:「透過使皮膚完全透明,我們得以揭示這種管網的複雜結構。」
科學家發現,毛囊幹細胞透過分泌充當引流開關的分子,來控制淋巴毛細血管的行為,從而使它們能夠控制周圍環境中的液體和細胞組成,並最終同步整個組織的再生。
Fuchs說:「淋巴系統參與這一過程是一個新概念,並可能為淋巴相關疾病(例如傷口癒合缺陷和脫髮),提供新的治療靶點。」